点赞!常德4个生态修复范例获评湖南省第三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近日,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发布湖南省第三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名单,常德市穿紫河——柳叶湖生态修复、临澧县胡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生态修复获评优秀案例,临澧县松材线虫防治、澧水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获评典型案例。
以城区水系治理为突破口,重点围绕穿紫河、柳叶湖等进行截污治污、生态补水、连通活水、湿地修复、生态养殖、景观重塑等综合治理,河湖水生态环境质量发生根本性改变,昔日的黑臭水体蜕变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城市玉带和城市会客厅。依托修复后的河湖生态资源,积极推动生态文旅融合发展,结合欢乐水世界、卡乐星球、沙滩公园、河街文化区、白马湖文创园建设及国际文体赛事举办等,发展沿岸文旅产业,年吸引游客超500万人次,带动绿色经济产值超30亿元,使穿紫河—柳叶湖生态修复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为长江流域城市内河湖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常德样本”。
创新实施“近自然生态修复+智能矿山+工业旅游”系统工程,构建政企协同治理机制,完成破损山体修复15.1万平方米,植被覆盖率约近于100%,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6%。项目成功探索出资源型矿区“生态增值-产业升级-文旅造血”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带动周边产业增收12亿元,为区域发展提供了生态安全基底与多元价值转化样板。
项目以系统性治理、技术创新与社区共治为核心,突破常规推行“全林皆伐+生态再造”策略,研发“天牛诱捕+无人机施药”立体防控技术,通过“油茶套种+生物隔离带”修复采伐迹地1260亩,创新“疫木处置收益共享”机制,将无害化处理收益按比例返还群众,探索出“病原控制—生态恢复—产业增值—社区参与”的全链条解决方案,疫点乡镇实现无疫情,濒危物种中华秋沙鸭重现湿地。成功实现生态修复与绿色产业的协同发展,为长江经济带林业生态保护提供了可复制范本,彰显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实践智慧。
项目聚焦澧水入湖咽喉生态屏障建设,通过跨行政区协同治理与“一矿一策”精准修复模式,系统修复石门、澧县、临澧、津市四县市128个历史遗留矿山图斑191.13公顷,有效解决露天采场、废石堆等导致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项目借助“片区”修复的系统性与“矿点”治理的精准性,构建了“环境优化-资源活化-民生改善”的修复治理闭环体系,为长江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治理提供可推广的“湖南样本”。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