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镇司法所:法为纲情为桥 巧解赡养结 孝风拂乡野
2025 年 7 月 7 日,石门县司法局南北镇司法所的调解员踏着乡间路,走进薛家村的寻常院落,用法理情相融合的调解方式,成功化解了一场因母亲罹患癌症而起的赡养纠纷,当事人握手言和达成新协议,让即将破裂的亲情得以弥合,家庭得以重归和睦。
这场纠纷的当事人,是年事已高的涂某夫妇与他们的两个女儿。此前,姐妹俩曾约定各自照料一位老人,日子也算安稳。然而,由于母亲近期确诊癌症,陡然攀升的医疗费和日夜不休的照护重担让大女儿渐渐生出退意,曾经的约定摇摇欲坠,家庭矛盾随之激化。
面对剑拔弩张的局面,调解员没有急于定分止争。他们先当起了耐心的倾听者,让姐妹俩把难处与委屈一吐为快,尤其体察到大女儿面对突遭变故时的焦虑与无措。待情绪渐平,调解员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规定,清晰阐明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法定的赡养扶助义务,该义务不因任何协议而免除。
法理之外,更有亲情的温度。“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调解员以祖辈传下的老话为引唤起血脉亲情,强调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尤其在父母病痛缠身之际,子女更应携手担当,以实际行动回报养育深恩。
经过调解员入情入理的沟通引导,大女儿最终认识到自身责任,表示悔意并承诺履行义务。双方在互谅互让基础上达成新协议:涂某夫妇二人共同随小女儿生活居住;大女儿按月支付足额赡养费并分担母亲合理的医疗支出,同时承诺“常回家看看”,让母亲在病中能常享天伦。
这场调解,是南北镇司法所践行新时代 “枫桥经验” 的鲜活注脚 —— 将矛盾化解在田间地头,让纠纷止于屋檐之下。它清晰地印证着一个朴素真理:赡养父母,既是法律划定的 “硬底线”,更是亲情熔铸的 “软纽带”。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这样的调解不仅有效守护了农村老人的合法权益,更在乡野间弘扬了孝亲敬老、责任共担的文明新风,为基层善治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温情力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