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kaiyun官网登录入口 >图片新闻>详细内容

大鼓声声响神州 民间艺术开奇葩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13-10-26 03:07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谭彬 通讯员 周高

  “民间曲艺最悠久,华夏儿女数风流,渔鼓节目唱一段,‘娘教女’故事传千秋”……10月22日,颜昌春一早起来便开始抓紧排练渔鼓《娘教女》。得知自己有机会参加10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的常德“鼓书”学术观摩展演及研讨活动后,这位62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九澧渔鼓传承人兴奋得不得了,每天都铆足了劲儿排节目。
  谈起九澧渔鼓、说鼓、对鼓、孝鼓、三棒鼓、地花鼓、薅草鼓等各种曲艺的发展历史,颜昌春侃侃而来。鼓书说唱的原生态表演形式,源于被流放此地40载至离世的楚大夫宋玉“伐竹击打而歌”演变而成。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临澧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演变成孝鼓、渔鼓、说鼓、对鼓等一系列鼓书形式。鼓书文化是千百年楚俗巫风的遗存,是民族民间文化世代相传、底蕴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资料记载:上世纪80年代,常德与福建莆田、四川自贡并称“全国三大戏窝子”。近些年,常德丝弦、常德汉剧高腔、常德花鼓戏、澧州荆河戏、澧水船工号子、孟姜女传说等6个项目,先后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灿若群星的曲艺形式中,常德“鼓书”是一朵奇葩。常德“鼓书”形式繁多,尤以“九澧渔鼓”、“澧州大鼓”、“湘北大鼓”、说鼓等“击鼓说书”的“鼓书”形式最为著名,深受群众喜爱。

  艺术大赛推创新  

  为鼓书艺人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让鼓书艺术“接地气”、“放光芒”,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与市文化部门通过连续举办8届“常德鼓王擂台赛”及2届“常德市群众文艺演出百团大赛”,使传统的鼓书艺术呈现出了薪火相传、欣欣向荣的局面。
  回忆起举办首届澧水流域“鼓王擂台赛”的场景,市文化馆馆长袁学明至今记忆犹新。2006年9月28日,大赛在临澧县博物馆前坪广场拉开序幕。来自临澧、澧县、安乡、石门、津市等5个区县(市)的23支参赛队伍同台竞技,进行了为期3天的激烈角逐。最终产生了5名“鼓王”,分别是:临澧鼓王邵丹、谢昆,澧县鼓王洪学文,石门鼓王吴君与安乡鼓王褚洪建。
  “比赛当天来看演出的观众达到了几万人,我带评委进场时都没路可走了!看来,老百姓对鼓书这种植根于民众的文化,及其喜闻乐见的形式是非常欢迎的。”袁馆长笑着说。正因为有了首届“鼓王擂台赛”的成功举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鼓王擂台赛”分别按流经常德的澧水和沅水流域分界举办,每两年举办一次,从2006年起已分别连续举办8届。
  如果说,是“鼓王擂台赛”让鼓书艺人们变得星光熠熠。那么,自2012年起,连续2届的“百团大赛”则让这些草根明星们真正走上了亮彩纷呈的“星光大道”。
  “参加鼓书大赛成为‘鼓王’后,我又有幸参加了‘百团大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观众认识了我。知名度增加了,收入自然更加可观了。以前红白喜事唱一场只有几百元钱,现在至少两、三千元一场!”谈到“百团大赛”带给自己的益处,澧县“鼓王”刘静喜笑颜开。“通过比赛有了知名度后,每次县里或市里有大型比赛,县文化馆都派我们参加。比赛前把我们请为‘座上宾’开会交流,还请专业老师为我们辅导技艺,比赛的全部费用也由文化馆负责。打鼓匠已从过去形同卖艺的‘叫花子’职业摇身变成了‘草根明星’!”临澧“鼓王”吴清华如是感慨。
  “鼓王擂台赛”中涌现出的生动剧本,经过专家的重新策划与编排后再次搬上“百团大赛”,节目内容有了较大改善,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引领世风。比如,去年“百团大赛”上,由临澧曲艺团带来的湘北大鼓《传承》,诠释了一个底层民间艺人面对坎坷命运,仍然坚持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执着精神。该剧本在大赛崭露头角后,还代表我市参赛,荣获“三湘群星奖”戏剧曲艺类金奖。今年,《传承》还挺进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曲艺门类复赛;去年“百团大赛”颁奖晚会上的湘北大鼓《赈酒也烦恼》,通过一对农村夫妇赴宴喝酒和自己赈酒收礼的经历,有力地鞭挞了当前盛行的“红色请柬到处飞”的请酒风,潜移默化中起到了引领社会风尚和民间习俗的作用。今年,该节目也被邀请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曲艺门类复赛;另外,湘北大鼓《特别情缘》获中南五省曲艺类比赛金奖,湘北大鼓《查家底》获全国第九届艺术节“群星奖” ……众多荣誉背后,是“百团大赛”让鼓书艺术发扬光大,名震四海!
  传承保护促发展  

  “常德‘鼓书’作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鼓书’作为民间艺术的瑰宝,传承与保护不能丢”。袁学明掷地有声地谈到自己对鼓书传承工作的看法。
  近年来,我市率先在全省地州市中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把非遗保护作为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内容,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的意见》、《关于建设文化名城的若干意见》及《常德文化强市战略实施纲要(2010-2015)》、《中共常德市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将非遗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建设规划。将非遗保护的普查经费、科研经费等基本支出列入了财政预算。
  我市先后举办鼓书说唱培训班12次,培训900多人次。目前,全市鼓书艺人从过去的200人发展到1000多人,自发组成的演唱队伍从过去的40多支发展到100多支,从艺年龄甚至出现了“90后”。他们不仅精练演技,潜修艺德,而且每遇有市级以上重大活动,市文化馆组织对参赛艺人和参赛作品进行认真辅导,帮助其从创作、表演、唱腔等方面打磨创新,提高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
  2012年7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湖南省文化厅、中共常德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类项目传承班”在我市隆重举行。活动宗旨为“以传承为核心开展保护,以学术为前导引领传承”。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吴文科和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山西大学客座教授赵中悦分别作了题为《关于曲艺:概念·特征·种类·价值》、《曲艺保护的基本理念与方式方法》和《曲艺项目的保护实践与管理思考——以山西为例》的学术讲座,让100多名来自我省及我市负责“非遗”保护工作的分管领导,及湖南省国家级、省级“非遗”曲艺保护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受益匪浅。与会者还分“曲艺传承的实践与问题”和“曲艺保护的管理与服务”两个专题进行互动交流和讨论。同时,活动还对今年常德“鼓书”进京学术观摩展演及研讨活动进行了初步确定。
  10月26日至28日,常德“鼓书”艺人将在首都北京闪亮登场,常德“鼓书”将擂响神州大地!
  本次活动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湖南省文化厅、中共湖南省常德市委和湖南省开云电竞安全版官网 联合主办。活动共由四个单元组成:10月26日10:00-12:00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面向学术界和曲艺界专家学者等进行“跨入学术殿堂·常德‘鼓书’进京学术观摩展演”,13:30-17:30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常德‘鼓书’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27日19:00-21:00在北京大学举行“走进北京大学·常德‘鼓书’学术观摩展演”;28日16:00-18:00在中国音乐学院举行“登上大学讲堂·常德‘鼓书’讲座示范展演”。
  届时,渔鼓《武松大闹观音堂》、《娘教女》,说鼓《打狗风波》,对鼓《东施效颦》、《男人和女人》,孝鼓《赈酒也烦恼》、《西瓜的秘密》、《传承》、《姜女情》,三棒鼓《刘海砍樵新唱》,薅草鼓《郎是包谷梗》等6个曲种的13个传统及新编节目都将参加展演。近40位专家学者将就“鼓书”的传承与保护等工作即席发言。“此次活动将让常德‘鼓书’传承发展的有益经验嘉惠学苑艺林,使常德‘鼓书’创作表演的良好发展势头更加健康强劲。”采访结束,袁学明的这番话让记者对常德“鼓书”进京展演的成功举办充满信心与期待,更对常德“鼓书”艺术的繁荣发展拍手称好!
 

 

(编辑:金 洁)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