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kaiyun官网登录入口 >图片新闻>详细内容

荷花映得“天池”美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14-08-05 12:33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钟勇 通讯员 李晓辉 汤广进 实习生 唐红 文/图

  —— 武陵区芦荻山乡天井港村美丽乡村建设掠影

入村仿古牌坊和自然成片荷花池相映成趣。

一排排农舍掩映在荷花天池之间。

微风轻拂,荷叶、荷花翩翩起舞,美景美色面前,如同饮了一樽醇绵美酒。

 赏荷阁——可将“荷花天池”美景尽收眼底。

 观荷廊桥隐约在绿色的荷浪里,给有心人赏花留一个极佳位置。

妙龄绚丽的睡仙子们。

摄影爱好者将美景收入“囊中”。

  地处芦荻山中心偏东地带的天井港村人口集中,耕地面积上千亩,历来以湘莲、水稻、水生蔬菜为主导产业。今年,为深化和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和现代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目标,全村村民心中萌生了“看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愿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秀美的荷塘、宜人的农田风光,使村民对于美有了一种独特的感受和追求。”村支书黄朝善告诉记者:“我们村提出的村强民富生活美、村庄宜居环境美、村风文明行为美、村稳民安和谐美、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四美一化’建设标准中得到体现。”这位“班长”眼中闪着光,语气颇显自豪。

  荷花天池是由芦荻山乡天井港村村委会于2014年3月提出建设设想,在联点后盾部门单位大力支持和强力推进下开发的脱贫致富项目,综合投入达500多万元。

  荷花天池之所以被称为“天池”,源自于该村境内极其富有人文传奇的天井港的传说故事。景区数百亩浑然天成的荷花美色,催生了一个品位高雅、自然有趣的乡村佳景,为城区的都市游人增添了一个简约不俗的生态休闲的好去处。

  游行之间发现,入村古牌坊和自然成片的荷花池相映成趣;弯延自成的碎石道路连接简约而有趣的观荷亭,两旁层层叠叠、密疏各异的成片荷叶使你仿佛荡漾在“荷”浪翻滚的绿色海洋;给人以古朴、祥和之感的观鹭阁可将高傲不凡的白鹭结伴而行、时起时落的妙趣景象尽收眼底。

  游意未尽的你若还想观赏落日下的荷塘月色,不妨邀上挚友,携上家人,随意在哪家农家小厨尝些当地、当时的农家菜式,或再捕些鱼虾,小酌几杯,然后带着些许醉意漫步莲池,享受宁静大自然的馈赠,起伏的蛙声会代替都市的喧嚣和浮躁。

  荷花天池计划以天井港村为中心,向周边小井港、石公庙、罗家港辐射,通过两期开发,发展成为5000亩集中连片的湘莲种植产业以及以观光、旅游、农家乐为主的休闲农业项目,通过旅游休闲观光,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园区一期工程预计投入60万元,2014年7月初竣工开园。2015年、2016年逐步完成荷花天池二期规划。其一期项目800亩的建设,包括了景区道路、沟渠、观景楼、观景亭、小憩平台、入院牌坊、入村牌坊等,同时还有景区村道整治、道路绿化、文化广场建设等内容。目前已在区水利局、区供销社、区科技局和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修建了一个观景台、二个观景站台、三座牌坊和一座人行桥及生态、道路与沟渠的配套建设工程。

  据了解,天井港村还规划在三年内实施另外的五大工程,包括:投入30万元完善村部文体广场建设,筹资组建村部文体广场和广场舞队伍;完成总长度1500米的户户通工程建设,筹资21万元组织村民投劳整理路基,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成总长3800米的8条沟渠的疏浚工程;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投入20万元,清除房前屋后的杂草和垃圾,种植花草树木、搞好庭园绿化,将该村建成近郊生态文明和休闲农业村庄;把全村符合低保政策条件的弱势群体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五保户老有所养,医疗救助率达到百分之百。投入近20万元,完成村级医疗卫生室的改造,并使新农合参合率达到百分之百,扭转村民看病贵、看病难的局面。

 

 

(编辑:李念念)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