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kaiyun官网登录入口 >图片新闻>详细内容

“美德少年”的微笑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14-06-21 01:13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姚瑶 文/图

  父亲长期不归,靠编织手艺四处漂泊;母亲瘫痪在床,完全失去自理能力。年仅8岁的刘丽雯用稚嫩的双手照料母亲,一晃就是6年时间,其间不惜退学。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石门桥镇卜家岭村9组14岁少年刘丽雯的故事,经常德晚报记者采写报道后,引起了市委书记王群的高度关注。

图为市委书记王群勉励刘丽雯对未来充满信心,好好学习,做个孝顺、有爱心、有出息的女儿。

  昨日,《我要带着妈妈上初中》一文刊发的第二天,王群调整原定工作安排,一大早就径直来到了这座美丽的小乡村,站在了“美德少年”刘丽雯的身旁。

  握住王伯伯的手,回答他的提问,怯怯的刘丽雯目光有些躲闪,倒是卧病在床的母亲柳桂枝激动地打开了话匣子:“我这个女儿对我是百喊不厌,落雪结冰的时候,我晚上转钟哒想喝茶想解手,她都是百喊不烦。”很明显,在女儿的悉心照料下,柳桂枝依然保持着那份开朗和乐观。聊起懂事的女儿,她满脸洋溢着幸福。

  刘丽雯3岁时,柳桂枝患上了多发性肌炎。2008年,柳桂枝因不小心摔倒在地,多处骨折,瘫痪在床,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刘丽雯的父亲刘求义是一名外乡人,凭借一手编织手艺四处流浪为生,长期不归。刘丽雯8岁开始就挑起生活的重担,学着做饭,帮妈妈洗澡,按摩妈妈不断萎缩的身体,照顾饮食起居。在刘丽雯的悉心照料下,瘫痪多年的柳桂枝全身没有一处溃烂,家里也没有一点难闻的气味。期间,刘丽雯曾休学两年,母女俩靠低保和周围的亲友接济度日。复学后,为了学习和照顾妈妈两不误,刘丽雯每天天不亮就做饭,将电饭煲和炒好的菜都放在妈妈右手边的硬纸板上,方便妈妈吃饭,然后自己骑自行车上学。今年下半年,她将升入初中,刘丽雯说:不管在哪里上学,她都不会离开瘫痪在床的母亲,实在不行,她就带着妈妈一起上初中。

  王群为小丽雯这份坚强深深感动。他俯身对柳桂枝说,“你养了个懂事孝顺的好女儿。我看你很乐观,一定要有信心,要相信女儿会在党的关怀下、组织的关怀下、社会各界的关怀下很好地成长,将来为你争光。”得知刘丽雯的父亲刘求义已经回家,王群希望他不再四处漂泊,切实承担起当父亲、当丈夫的责任,照顾好家庭,有困难,大家一起联手,给刘丽雯一个快乐成长的环境。他嘱咐常德经开区和市教育局、市民政局主要负责人,要在尊重刘丽雯自己选择的基础上,安排好她的读书问题,让孩子健康快乐学习、成长,同时要继续做好低保和大病医疗救助,帮助这个家庭解决实际困难,让她们共享常德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随后,王群又把自己的手机号码抄给了刘丽雯:“以后,有什么困难你就来找我。”走出房屋,王群指着屋前那片翠绿的田野告诉刘丽雯:“我家里也是农村的,我是你这么大的时候,也住这样的房子,也会在学习之外的时间里插田种菜”。听王伯伯回忆自己的童年,刘丽雯明显变得不再拘谨。

  临行前,王群鼓励刘丽雯:“一定要有信心。过去你做得不错,招呼娘老子尽心尽力。以后要做得更好,要做一个孝顺的女儿,做一个有爱心的女儿,做一个有出息的女儿。好不好?”刘丽雯笑着大声回答:“好!谢谢王伯伯。”

 

 

(编辑:李念念)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