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kaiyun官网登录入口 >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扶贫帮困见真情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13-05-23 10:09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徐德清 通讯员 刘桃林

  5月15日上午,记者在桃源县枫树维回乡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采访时,正在示范区指导早稻田间培管的县农业局干部彭爱立接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一阵哽咽:“彭伯伯,我,我……这次期中考试考得不好,对不住您的关心,让您失望了。”“是张欢吗?你别哭,彭伯伯忙完就来看你。”彭爱立赶紧安慰道。

  打电话来的是彭爱立今年资助的贫困学生张欢,桃源县西安镇杨柳山村人,西安镇中学初三学生。

  “彭伯伯,我这次考砸了,下次争取考好,您就别来了……”11时许,彭爱立的手机再次响起,电话那端,隐隐约约传来了一个女孩的哭泣声。

  几番权衡,彭爱立向身边技术人员简要交待一番,决定利用午休时间赶到100公里外的西安镇中学看看,记者也挤上了他的汽车。

  “这个女伢儿父母贫病交加,不拉他们一把,我的良心不安。”今年2月26日,彭爱立带领县农业局的点村扶贫工作队,来到西安镇杨柳山村联点指导扶贫工作。一天,他下村走访时发现村里一名十几岁的女孩在帮母亲干农活,柔弱的身躯、吃力的表情,彭爱立心头一震,不由停下脚步,“学校都开学好几天了,这孩子怎么不上学去?”他思忖道,并连忙走过去了解情况。

  “孩子她爸是残疾人,俺又有病,现在一个学期的生活费最少也得要2000块钱,俺没法子呀!”女孩的母亲叹了口气,寒风中,懂事的女孩一言不发,泪流满面,眼中流露出渴求的神色。

  “让孩子赶紧上学去,生活费我来负责,就只当我多养了个女儿!”接着,他翻遍衣袋,凑到1500元钱,交到女孩母亲手里,“剩下的,过几天我再送来,一定要让孩子去读书!就是将来当农民,也需要有文化呀!”彭爱立不假思索地说道。

  从那以后,张欢成了彭爱立的牵挂,有空就绕去看看张欢一家人还需要些什么,并隔三差五给张欢班主任打电话,了解张欢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渐渐地,张欢变得快乐开朗起来,把落下的学习也补了回来,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打电话向彭伯伯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这段时间,早稻生产、农村工作繁忙,对张欢的关心确实有些不够。”路上,彭爱立自责不已。

  赶到学校时已是14时。班主任告诉彭爱立,前段时间,张欢妈妈的身体又犯了老毛病,她不得不花更多时间照顾父母,因此耽误了学习。

  见到彭爱立,张欢眼圈还红红的,觉得对不住彭伯伯的关心,既难过又愧疚,低着头不说话。得知事情原委,彭爱立心痛地说,“孩子,你没有对不住伯伯,不用担心,我们一起努力,成绩一定能赶得上来。”当上课钟声响起,彭爱立又掏出500块钱,请班主任转交给张欢的父母。

  “孩子,你彭伯伯今天帮助你,并不图什么回报,这是一个有良心的人本能的反应。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你是你家的希望,只有认真学习,做个有用之人,才能报答父母、报效社会,你家也才能走出困境。今后有事不要憋在心里,多跟伯伯沟通,伯伯一定会帮你。”

  

 

 

(编辑:李念念)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